農曆新年,大量trader朋友都喜歡玩poker,皆因其零和遊戲之本質,只要技術比對手高,自然能贏錢,非常公平。
自己從計量金融出身,身邊大量經濟/金融學科的朋友,但大多對投資的大議題不感興趣。
最近舉辦加密貨幣程式交易講座時,想討論一個幣圈中常用的非交易策略,名為「對沖質押」(hedged staking),但問到一個與工具運用非常相關、但我卻認為很基本的問題時,大部份朋友都啞口無言。
幣市寒冬,但大戶卻大舉進軍此戰場。
正值幣圈寒冬,散戶對幣的熱情完全消散,對其表現毫不關心,但反而會錯失投資機會。
之前比較過炒幣與炒樓(詳見:盲目買樓前,請三思:炒幣比買樓回報穩定性更高) ,感覺問題已經變成世代之爭,想提供多一點數據,讓大家看清全局。
有前輩最近分享一篇專欄,說現在樓市已見頂,買樓的利率(yield)也是負數,當然有數據支持,但引來一堆人追擊和反駁。
炒幣除了博升跌、市場中性及波動性策略外,也有一套asset class獨有策略,名為去中心化交易策略(DeFi trading strategies)。
很慶幸愈來愈多讀者問我的問題已經並非「買哪隻幣」,而是問應該留意甚麼炒幣指標。
風險投資基金經驗告訴我,投資愈早期的企業,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愈高,因爲市場參與者數目較少,市場效率較低。
太多財演沒有足夠學歷,結果經常「派山埃」。
身邊極多人希望在幣災後撈底,問我如何部署。
投資幣有各種方法,最簡單必然爲月供。
告訴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極多做sell side front office的人,都知道自己的package不可能令自己短期內財務自由,所以底薪高,消費也高,及時行樂。
UST爆煲,逼使其創辦團隊Luna Foundation Guard沽售比特幣,釋放流動性予公鏈體系,令比特幣價格下跌,繼而透過beta把下行壓力傳到不同加密貨幣,也令LFG有意棄LUNA保UST。
續上文,繼續討論執行策略時的要點。
本年4月1日,在IG(@chinshumquantspeculation)提過一個市場中性(market neutral)策略,到了4月4日,策略累積回報已達約12%。
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並非只有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