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810)創辦人雷軍發內部信稱,2023年對於小米而言,是開啟全新發展週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的變革進入深水區之時,集團正處於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為未來2-3年的新一輪爆發做好準備。
中國疫情大爆發,比亞迪 (1211) 成為又一家受到疫情影響的大型車企,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周四在深圳舉行的APEC 2022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上表示,這幾天由於不少工人感染了新冠,嚴重影響了生產,每天生產的汽車要減少2,000至3,000輛。
港府將於下午宣布進一步放寬社交防疫措施限制。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召開,官媒《人民日報》披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講話細節,提到習近平表示,「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也是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幹過來的」。
據內媒引述消息來自小米(1810)多個部門員工報道,小米近期開啟了一輪裁員,而當中涉及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並估算整體裁員或達15%,即涉逾5000人。
內地近日加快放寬防疫措施,全球最大對冲基金橋水(Bridgewater)聯席首席投資總監Greg Jensen表示,中國經歷三年防疫封控後重開,將加大促使央行加息的通脹壓力,對美國及歐洲經濟增長構成風險。
據報內地下周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在會上釋放出更多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認為,無論是貿易戰、科技戰或冷戰,均在美國前任總裁特朗普期間展開,並於現任總裁拜登任內繼續,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拜登任內不僅沒有較前任特朗普期間有改善,甚至可能變得更差,「拜登變得更強硬」。
內地疫情再重燃,但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仍預計,明年第二季度疫情限制將大幅放鬆,而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經濟增長改善和資產減值減少的支撐,估計MSCI中國指數盈利將增長15%至20%,「中國股市2023年告別冬天」。
貝萊德主動型投資團隊認為,過去40年的商業和經濟「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一個新格局的時代應運而生,而新時代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投資機遇,這些轉變涉及較多的資本需求,本身會推動通脹,並意味著會引發資本和勞動力的大規模跨國流動,該行將會抱持謹慎態度迎接2023年,並有望轉向謹慎樂觀,而轉變的指標是美國聯儲局轉向調低利率,從而穩定美元和資產估值。
環球股市今年大幅震盪,富蘭克林鄧普頓環球投資總監Manraj Sekhon認為,環球金融市場流動性趨緊,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導致今年股市充滿挑戰,但明年市況將與今年不同,而可見度最高的區域為新興市場,相信隨中國放寬防疫政策,他建議「若你未有投資中國,現在是時候參與」。
《彭博》引述深圳前海匯富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余穎波指出,重開幾乎已伸手可及,股市交易料進一步活躍。
瑞銀董事長Colm Kelleher在香港剛剛舉行的金融峰會論壇上表示,全球銀行家都「非常親中國」, 不會去透過美國媒體了解中國,因為都支持中國的故事,並等待其開放疫情防控。
上海美國商會的年度中國商業報告顯示,今年上海長達數月煎熬般地封控,動搖在華美國企業信心,又指出封控風險說來就來﹑出行種種受限,以及供應鏈處處遇阻,是一些企業轉移投資的原因。
「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認為,由於中國經濟陷入困境,政府「急需」資金,可能到今年年底就會放鬆「動態清零」防疫政策。
Tesla(美:TSLA)創辦人馬斯克認為,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將中國經濟推向衰退,而Tesla在中國設有大型工廠。
內地近期召開「二十大」,適逢習近平即將完結第二任期,《經濟學人》(Economist)統計了習近平執政期間中美經濟的變化。
美國近日收緊到華半導體出口限制,並將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YMTC)等31家中國列入「未經核實清單」,《日經》引述消息指,蘋果公司已暫停在旗下產品中使用長江存儲的儲存芯片的計劃。
「商品大王」的著名投資者羅傑斯表示,中國將成為21世紀最成功的國家。
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首8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384億美元,按年增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