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Tesla殺手」的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Rivian(美︰RIVN)將裁員6%,以削減成本,為可能出現的行業價格戰作好準備。
Tesla首席汽車設計師Franz von Holzhausen表示,Cybertruck的設計已經完成,目前正為今年中生產做準備,一切仍在進行微調當中,預計可在今年底進行量產。
中國疫情大爆發,比亞迪 (1211) 成為又一家受到疫情影響的大型車企,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周四在深圳舉行的APEC 2022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上表示,這幾天由於不少工人感染了新冠,嚴重影響了生產,每天生產的汽車要減少2,000至3,000輛。
商湯(0020)宣布,其SenseAuto商湯絕影智能車艙落地廣汽傳祺影酷及傳祺M8宗師兩款車型。
蔚來(9866)爆出用戶資料外洩,首席信息安全科學家盧龍於蔚來社區公告,公司於上周日(12月11日)收到外部郵件,聲稱擁有蔚來內部數據,勒索相當於225萬美元(折合約1755萬港元)的比特幣。
中資電動車或新能源車廠陸續公布11月交付量,雖然月內中國多地疫情升溫,但車廠新車款交付周期逐漸上軌道,理想汽車 (2015) 上月交付量升逾1.5萬輛水平,創歷來新高。
比亞迪 (1211) 執行副總裁李柯表示,公司正考慮在美國建設一座電池廠,但目前不打算在美國銷售電動汽車;同時,她建議美國對旨在降低對華依賴性的《通膨削減法》作出修改。
Tesla(美:TSLA)今年股價表現大不如前,標普環球出行(S&P Global Mobility)數據顯示,Tesla雖然仍是美國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但其領導地位正在削弱,競爭對手正以價格更便宜的電動車款搶佔其市場佔有率。
於6月初遞表上市的中國電動車企威馬傳出大規模減薪的消息,據內媒報道,有接近威馬汽車的消息指,公司將進行包括「高管主動降薪50%」在內的一系列財務政策,希望可以以此度過此輪資本寒冬。
小米 (01810) 創辦人雷軍表示,電動汽車製造門檻相比汽油車大幅降低,汽車將轉變成電子產品,他直言小米要在電動車市場上獲得成功,就必須躋身至行業頭5名,並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
恒大集團(3333)在官網以「三年磨一劍 恒馳5正式量產」為題公布,稱恒大汽車(0708)的「恒馳5」在天津工廠正式量產,預售價17.9萬元人民幣。
巴菲特旗下的巴郡(BRK.B) 連日減持比亞迪(1211)股票,重創比亞迪股價,巴菲特未有透露這一決策背後的原因,但著名中國經濟學者、 恒大前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表示,這可能是巴菲特的錯誤決策。
在巴菲特近日沽售比亞迪(1211)股份之際,小米(1810)則銳意進軍電動車產業。
沽空機構灰熊(Grizzly Research)發表沽空報告狙擊蔚來(9866)!該機構指蔚來透過會計手段誇大收入和提高淨利潤率,以便達到業績目標。
比亞迪(1211)市值超越大眾集團晉身全球市值第三車企,總市值達到1,288億美元,比亞迪是市值前十榜單中唯一一間中國車企。
Tesla(TSLA)行政總裁馬斯克發文大讚中國,稱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車領域已領先世界。
Tesla(TSLA)日前公佈2022首季汽車產量數據,Tesla今年首季交付31萬輛新車,較2021年第一季增長約68%,與2021年第四季度持平。
蔚來(9866)以介紹形式來港第二上市今日掛牌,開市報160元,其後股價曾高見169.5元,升7.6%,但尾市升幅收窄,收報158.9元,僅較昨日美股收市折算價157.6元,升0.8%。
繼小鵬汽車(9868)及理想汽車(2015)前後登陸港股後,蔚來汽車(9866)宣佈已經申請以介紹方式於來港第二上市,不會發行或出售任何股份,每手10股A類股,預料於3月10日掛牌。
Tesla有可能遇上對手?電動車公司Rivian(RIVN)繼昨日(14日)升6%,今日(15日)盤前再升4% ,報65.77美元,總市值58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