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中國正計劃進一步開放對境外投資者的新措施。
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預測,截至今年頭三季度,香港在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的排名下滑至第八位,落後於內地、美國、阿聯酋、印度和印尼。
美銀每月一度發布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具參考價值,可以了解機構投資者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及它們的主要持倉變動。
外電報道,由於憂慮中國經濟前景,加上對於中國政府自7月底以來欠缺明顯刺激經濟政策感到失望,而房地產市場再現震盪,亦加劇投資者對中資股的負面情緒,故外資於8月份從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淨沽出價值逾155億美元(1209億港元),創一年來最大單月淨流出,而中資股為沽貨重災區。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人民銀行今午(30日)舉行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作推進會。
中融信託爆雷出現兌付危機後,央企大股東經緯紡機(深:000666)於深交所發布通告,主動撤回A股股票的上市地位,經緯紡機指,因市場變化,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對經緯紡機造成重大影響,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經緯紡機擬實施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終止上市,股東大會召開日期為9月15日。
官媒《中國證券報》發表文章,表示即將到來的9月,地方債發行繳款與季末、節假日等因素可能形成疊加,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合理適度供給流動性,降准或加快提上日程。
《證券日報》發表評論指,中國股票市場再現大調整局面,機構投資者應維護市場價值中樞穩定,對唱空中國經濟的各種聲音加以識別,不以訛傳訛。
多家公募基金及券商機構集體提出自購救市,再加上知名私募基金經理、上海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在公眾號上呼籲資金入市,不過今日股市表現遠未算得上是「復仇」。
中證監上周公布一攬子政策撐股市,官媒評論指,這次政策出台對提振信心非常重要,A股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回報週期,未來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核心戰場。
中證監公布,擬將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同步降低證券公司佣金費率,並研究適當延長A股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時間,更好滿足投資交易需求。
高盛發表報告指,由於對中國房地產行業擔憂加劇及一連串疲軟經濟數據,全球對沖基金正大幅撤離中國市場。
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從周末及上周的事件演變情況來看,亞太區及新興市場投資者應將持倉轉向基本面走強的市場如印度,並進一步減低澳洲、中國及台灣股票的持倉。
內地傳媒報道,市場傳出中植集團的財務危機,引爆內地信託產品難以兌付的傳聞,不僅上市公司減少買產品,基金亦恐出現贖回壓力,被迫在市場沽貨。
證券時報引述市場人士預計,下一階段,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將進一步完善,激發市場活躍度的政策有望密集出台,更多提振市場信心的舉措可期,市場重回上行周期的可能性較大。
《彭博》報道,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在上周五(21日)與全球投資者舉行會晤,與會者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中國主管吳亦兵、華平投資高層代表等。
《金融時報》引述高盛一份報告指出,相較於其他亞洲新興市場,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資金流入較少,為六年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國際金融協會(IIF)表示,外國投資者在11月流入中國股市達到85億美元,為今年以來單月最高。
「復甦牛」呼聲高漲,A股、港股齊齊大升,離岸在岸人仔雙雙破「7」,中國資產迎來全線飆漲。
美股下跌,港股今早回吐3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