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欄】只談buy and hold股票,到底發生過什麼事?(錢琛)
自己從計量金融出身,身邊大量經濟/金融學科的朋友,但大多對投資的大議題不感興趣。另外,大部份人的投資部署也非經過深思熟慮,表現當然極不如意。因此,經常聽到身邊朋友在熊市時苦不堪言。有趣的是,金融學的重點議題就是投資策略,而經濟學的重點議題也十分類近,就是要優化分配資源的方法,偏偏這兩個學系出身的朋友,都對投資沒有太大興趣及認知。連相關大學畢業生都如斯情況,普遍投資者只會面對更多困難。
上述現象,主因有三。第一,一般投資者可以吸收的知識太停留於理論層面,缺乏實戰操作。不同媒體提供的投資者教育,都只說明一些簡單的投資理論,並沒有教授大家實際買賣時的操作。又以香港大學課程為例,真正涉及投資理論的課程只有幾個,其他的都是一些學術理論探討,無助學生解決現實投資問題。更甚的是,投資相關的課程都不夠貼地,大多數內容都圍繞近幾十年的金融理論,並沒有詳細教授學生把理論實踐到真實市場工具的方法。舉例,投資組合分析(portfolio analysis)課程會教授大家如何計算及調整預期回報以及風險,也有關於統計學的入門知識,但並沒有教授大家實際上如何在不同的券商/交易所進行買賣,更遑論教授學生避開交易陷阱。因此,即使學生學會大量投資相關理論,也沒有足夠能力將理論實踐到現實世界,自然缺乏對市場運作的認知。
第二,一般投資者對資產/金融工具的熟悉程度嚴重不足。香港最流行的資產莫過於正股,也是絕大部份散戶最為熟悉以及會使用的工具。但是,純粹討論香港市場,已經有各式各樣的資產類別(如匯、債、實業/REITS)、ETF、以及場內衍生工具(例如期貨、期權)。要知道,同一個投資目標也可以有不同的執行方法,例如博大市爆升,可以選個股、ETF、使用指數期貨或期權等等,工具各有特色。要達到最合適的工具運用,就必須要對各種工具的運作瞭如指掌,並進行全面的比較。假若對金融工具毫無認知,就只能使用某種特定的工具進行投資,情況就如香港大部份散戶都只懂交易正股一樣。
再者,近年加密貨幣興起,也造就了不少獲利機會。但由於加密貨幣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的運作有別,需要投資者入場前進行大量資料蒐集,不少散戶在投資加密貨幣前做不足功課,令自己損手離場。比較「幸運」的投資者,則因為對中心化交易所的操作認知不足,連進場的機會也沒有。
第三,惰性太高。人總會衰懶惰,但如果在投資上懶惰,會令自己踏上不歸路。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散戶對衍生工具的操作沒有足夠認知、連槓桿比率為何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執行高風險策略,結果令自己負上巨額債務,陷入財政困難。又例如很多散戶在投資某些複雜的加密貨幣產品前,也沒有仔細了解背後涉及的各種結構性風險,最終令自己的起始投資歸零。懶惰的結果,永遠是輸錢。
要解決上述問題並不困難,只要透過市場參與者的資源進行足夠的研究即可。在哪裏可以認識市場實際運作、金融工具運用方法以及金融市場的各種概念?答案就是交易所以及監管機構的網頁,因為兩者都有誘因促進投資者健康地進行各種交易活動。例如各間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有詳細解釋其衍生工具市場的運作以及風險管理機制,投資者在利用衍生工具交易前,都有機會全面認識各種工具,「熟路先行」就冇事。
最後給予大家多一點動力。多遲一天熟習市場運作及工具運用,你就多遲一天獲利,機會成本就會每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