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官媒《新華社》:要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 需要增加土地供應解決居住難題
官媒《新華社》今日發表時評,探討香港近日的修例風波與香港深層次矛盾的關係,重點如下:
-修例風波發展至今,折射出的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其中最突出、最迫切、最讓人詬病的是住房問題,已到了痛定思痛、必須解決的時候了。
-港人的居住水平之低,確實與香港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經濟體的形象極不相稱。在公共設施完備精良、交通快捷方便、樓宇繁華體面的背後,有著大量低收入人群棲身在「鴿子籠」或狹小、不安全的劏房裏。面對逐年上漲、動輒每平方米20餘萬港元的高房價,香港基層市民和青年一代只有「望樓興嘆」,甚至連收入不低的中產市民也叫苦連天。這些人日日辛苦打拼,卻難以分享到香港經濟發展的紅利,實在不合情理,也為社會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對於香港來說,解決住房問題,最直截了當的措施就是加大土地供應量,建造更多的公營房、私人居所。回看歷史,香港一直靠發展新市鎮來滿足居民住房需求。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新市鎮容納了400萬人口。但從上世紀90年代東涌開發後,香港就再也沒有新市鎮的規劃。顯然,香港城市規劃滯後於人口與經濟增長。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亞洲金融危機導致樓價急跌之後,特區政府過度關註增加供應可能對樓價造成的沖擊,擔憂會影響經濟及政府財政收入。
-日前,香港政團民建聯召開記者會,要求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刀闊斧收地興建公屋。毫無疑問,對於幾十萬輪候者而言,住上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房屋,是在短期內得以「上樓」的希望。盡管香港主流媒體稱該條例是解決土地問題的「尚方寶劍」,但這些大量的閑置、荒廢土地,要成為港人的安居之地,沒有廣大香港市民的積極推進,篤定還需要費上不少周章。